科研与成果
中澳等研究发现红巨星能产生锂




据Mining.com网站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发现,未来太阳能够产生锂。

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天文学》期刊上的论文中提出,类似太阳等星体在演化后期成为红巨星或发光巨星之后会产生锂。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太阳本身也将进入这个阶段。

上述发现对广为人知的这些星体只会摧毁锂的认识形成了挑战。这些观点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是因为在行星演化初期因为温度太高而导致锂早已灭失。

但是利用中国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获得的大量恒星光谱观测以及澳大利亚星体观测(GALAH)数据,研究人员证实以前的假想是错误的。

论文第一作者耶拉·巴拉特·库马尔(Yerra Bharat Kumar)在媒体发布会上表示,“通过观测星光,可以确定星体由什么组成。目前星体演化理论模型还不能预测所产生的锂总量。因此,在观察和理论之间还存在悬念。”

库马尔及其团队认为,由于新产生的锂最终在强劲的行星风作用下被吹离星体,这也能帮助研究者理解类似太阳的星体对太阳系和行星比如地球锂含量的贡献。

另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刚团队及国际合作者,利用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及国际GALAH巡天数据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普遍可以产生锂元素。6日,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

氦闪是类太阳恒星演化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理论模型预测经历此阶段的恒星锂含量应该非常低,但观测却发现这些恒星的锂含量平均高出理论预测值200多倍,这表明类太阳恒星通过氦闪产生了新的锂元素。



主办单位:四川中色天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林路251号十一科技广场A座裙楼地上1-3层 邮编:610056   
电话:13301259049 蜀ICP备2022003569号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207号